造成除塵脫硫塔堵塞的原因及對環境的保護作用
一、造成除塵脫硫塔堵塞的原因有哪些呢
除塵脫硫塔可能在設備運行的時候會出現小小的故障,不用擔心。還有就是我們在使用設備的期間要定期檢查設備及時的發現設備的問題。
下面就分享幾個除塵脫硫塔在使用過程中會出現什么故障呢?
(1)進塔氣體質量差,氣體夾帶的煤灰、煤焦油和其它雜質等,長時間積累在填料上,形成塔阻力上升,產生塔堵。
(2)脫硫吸收和析硫反應,80%是在脫硫塔內進行的,塔內析出的硫,不能及時隨脫硫液帶出塔外,極容易粘結在填料表面,導致氣體偏流,時間久了,形成堵塔。
(3)溶液循環量小,形成脫硫塔,噴淋密度降低,一般要求噴淋密度在35-50立方米/㎡h,噴淋密度小,易使塔內填料形成干區,氣液接觸不好,脫硫效率下降,時間一長,就會形成局部堵塞,氣液偏流,塔阻上升,造成塔堵。
(4)脫硫系統設備存在問題,一是脫硫塔填料選擇不當,脫硫塔氣液分布器、再分布器及除沫器結構不合理或安裝出現偏差。脫硫塔在檢修時,僅將塔內填料扒出清洗,而未將堵塞在除沫器和駝峰板的兩駝降之間的碎填料和積硫及時清理出去,造成除沫器和駝峰板的降液孔不暢通,以致開車后,形成氣體偏流,塔阻上升。二是溶液再生有問題,硫浮選效果差,懸浮硫上升,脫硫效率下降。主要表現在,再生設備不配套,氧化再生槽設計上存在缺陷。氧化再生槽內無分布板,如西華某公司年產4.5萬噸合成氨能力,氧化再生槽為¢8000/9000/10000,高9米,可謂不小,但槽內卻無分布板(至少應有1層)。有的廠氧化再生槽分布板孔徑過大,一般分布板孔徑為8-15㎜,孔距20-25㎜?諝庾晕**器選用及安裝不合理,吸空氣量小,再生空氣量不夠,一般吹風強度在50-80立方米/㎡h?諝庾晕**器尾管距再生槽底距離過大,一般尾管距槽底距離為600㎜,最好不超過800㎜,距離過大,易形成槽內死區過多,影響再生效果,如西華某公司,新鄉某公司,其空氣自吸式**器尾管距槽底均在1500㎜以上?諝庾晕**器在安裝過程中,要求噴嘴、吸氣管、收縮管及混合管中心軸線要一致,同心度≦1.0㎜.
(5)操作和管理不到位.操作中脫硫液溫度過高,一般溫度控制在38-42℃為宜,超過45℃則氣泡易碎,單質硫浮選不好,生成副鹽多,一般副鹽三項(Na2S2O3Na2SO4NaCNS)之總和應小于250g/L。副反應增多,易析出結晶,形成鹽堵,發生鹽堵后,不僅使塔阻力上升,而重要的是引起設備嚴重腐蝕。發生鹽堵后,再好的催化劑也是無能為力的,即使東獅牌888催化劑也只能對清洗硫堵有效果;氧化再生槽浮選出的硫泡不能及時溢流出去而在液面上停留時間過長,硫泡破碎后下降,形成溶液懸浮硫上升,由脫硫泵帶至塔內,沉積在填料上,時間久了形成硫堵;溶液循環量不能保證穩定,調節過頻,遇到減量時,可從溶液組份上來作些調整;吹風強度在經過操作摸索后,可穩定在最佳量,一般不宜作過多調節,否則會影響單質硫的浮選,導致再生效果不佳。
(6)催化劑選用不當,劣質催化劑價格雖較低,但在應用過程中,在塔內析出的單質硫不能及時隨溶液帶出去,時間久了,形成堵塔,嚴重時影響生產。
河北華強科技開發有限公司除塵脫硫塔生產工藝:
二、除塵脫硫塔設備對環境的保護作用:
除塵脫硫塔設備作為工業生產過程中,對其排放氣體進行脫硫除塵的作用,很好的保護了我們的大氣環境。將污染煙氣中的粉塵及二氧化硫等有害部分去除,是工業得到快速發展的同時,也極大的保護了我們賴以生存的家園。是自然環境不再上演這種悲劇,我們國家現在已經把環保上升到了一個戰略高度, 除塵脫硫塔設備的廣泛應用,既保證了企業利益和環境的利益,而且更加的保護了我們身體大氣這種“無價之寶”。從而保證人們的生活環境與經濟社會生態系統的協調統一,有效治理污染,實現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脫硫塔也可以做到脫硫和除塵的作用,所以也是脫硫除塵器。而脫硫除塵器既要脫硫,又要除塵。要能工業化應用,一般采用濕式處理,因此一般都是塔式的居多,其他的方式都用的較少。因此,很多情況下一說脫硫除塵器,一般都采用的是脫硫塔。水浴噴淋等絕大部分的濕法除塵設備在設備用水中加入石灰石或其他堿性物體、溶液,以達到脫硫的效果的一種設備。
現在應用在不同大小和領域的鍋爐或窯爐煙氣脫硫塔有以下幾種工藝:石灰石/石灰-石膏法、鈉-鈣雙減法、氧化鎂法、氨-硫酸銨法;半干法有:氨法、石灰法;干法有爐內噴鈣法等等。這些都是在現行脫硫中比較流行的工藝。
先說石灰石/石灰-石膏法,這種工藝在歐美和日本是最流行的工藝,也是國內大型機組首選的工藝,但是其投資費用高、高液氣比、低煙氣溫度排放、高動力消耗、副產品難找銷路等等問題始終難以得到較好的解決。那么為什么這樣的工藝在國內還能是大型機組的主流脫硫工藝呢,這和中國的特殊國情有關,國內的大型機組大部分由國有電力行業或者大型電力企業所壟斷,而且大型的脫硫公司大部分也是國有企業或有背景的企業,這就決定了目前的這種情形。
其次說鈉-鈣雙減法,這個工藝是為了替代石灰石/石灰-石膏法而應運而生的,該工藝系統較簡單,投資費用低。但是這個工藝最大的問題就是再生置換效率低,鈉堿消耗量大、費用高、脫硫系統容易堵塞和結晶,很難確保長期穩定運行。再次說氧化鎂法,該工藝運行可靠穩定,投資費用不是很高,動力消耗也不算很大。最主要的問題是脫硫劑來源受限制,如果附近沒有氧化鎂,那么脫硫塔的成本將會大大提高。